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 | 微信公众号:ynxinli
对视/余光恐惧
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社交恐惧 > 对视/余光恐惧
怕人注视的自我分析

信息来源:文/一宁  浏览:7937次  发布时间:2015-6-15

引言:

 

一宁在心理咨询实践中,经常遇到怕人注视的困扰者。我也曾有这样的经历,现深度自我分析,希望对相关朋友有启发。

 

本文也顺便以一宁为例,剖析了部分神经症的根源。还谈到了“自我效能感”这个许多人都会感兴趣的现象。

 

事件:

 

大约初中时,过节了,叔叔家来了很多父亲这边的亲戚,饭后,大家团聚一间房,闲聊。聊到一个我有内容的话题,跃跃欲试,大家的精神注意力,都指向了我这边,静候发言。我也决定讲下去。

 

才讲几句,注意到八九双眼睛正齐刷刷地看着我。崭亮的崭亮的,从未经历过的景象,至今还有记忆,好像有光一样。接着,本来还算熟悉的内容(现在已忘当时是想说什么),居然讲不下去了。无赖、尴尬、别扭地停下来,大家渐渐收回眼光。

 

还好,都没说什么,没见怪。

 

自我效能感

 

什么原因让我讲不下去?自我效能感低。

 

自我效能感,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。它影响或决定人们对行为的选择,以及对该行为的坚持和努力程度;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,进而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。

 

通俗地说,自我效能感高,遇到困难能继续坚持,情绪积极,乐于学习新行为。反之则畏缩不前,在压力面前束手无策、本来就会的知识和技能也无法发挥。它于人的意义,有如动物的自我保护能力以及获得食物的能力。

 

就讲话这事儿来说,自我效能感高的,稍知大意,就能旁征博引,讲的很充分。

 

一宁心理认为,影响效能感的因素,主要与“愿望”、“自己认可的能力”相关。另外还受言语劝说、情境熟悉度、榜样激励影响。

自我效能感

如图所示,愿望越大,效能感越低,认可的能力越大,效能感越高。高自我效能感是一种有力量的感觉。受自己愿望和自己认可度的影响,这种力量感可能与我们的实际能力不相符。

 

自我分析

 

下面根据上述公式,结合一宁小时候的实际情况,从情境熟悉度、愿望、自己认可的能力来自我分析。

 

一、情境熟悉度

 

当我们稚嫩地说话时,有人耐心地慈祥地看着,就有力量说下去,这本是一种积极的体验。但我小时候很少有,印象中的母亲,在我说话时,总在闷头想什么。倒是想起中学时的一些老师、大学时的辅导员梁老师,能浮现出那种常有的慈祥关注的眼神,对从小缺失这种温暖感觉我,如甘泉,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滋养。

 

母亲是孩子的主要观众,母亲没关注,那种被慈祥注视的体验自然很少。一贯缺少,却突然来了这么多崭亮的目光,慌张地不知如何是好。讲话能力因此没法发挥。

 

我想有些怕人注视的朋友,很少被慈爱关注过,也是原因之一。

 

二、潜意识的“大愿望”

 

小时候我们家在当地几乎是最弱的,爸妈经常吵架,在父亲这边的亲戚中,经济地位和父亲的威信,也是最弱的,每每逢年过节,面对亲戚,就像迎贵族一样。有的亲戚也似乎自以为是,一副我就是“贵族”,高高在上的神态。

 

再加上父母无法深明“人穷志不穷”、“君子忧道不忧贫”、“不义而富且贵,富贵于我如浮云”一类的思想,太把亲戚的家境好当回事,常有卑微之态,我也就跟着卑微了。

 

卑微源于比较,比较源于攻击。弗洛伊德认为:“攻击性和性动力,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”。看动物世界,弱肉强食,是赤裸裸的攻击。文明的人类社会,反对这样,但攻击的本能,从未没变,只是变成了更文明的形式,比如各种竞赛,冷漠,高高在上,选拨等等。

 

扪心自问当时的心态,真的喜欢高高在上的亲戚吗?真心不喜欢。表面上毕恭毕敬,是迫于进一步招攻击——“这孩子,没礼貌,连人都不叫”。常常都是被母亲催促着去叔叔家打招呼,而不是我自己欢欢喜喜主动要去。

 

不喜欢就是敌意,就是攻击,卑微是埋藏很深的敌意与攻击,譬如土壤下深埋的种子,完全看不见,但是有。只是力量很弱,暂时发不出来。

 

前述敌意来自亲戚“高高在上”式的攻击。

 

还有一层敌意,来自母子关系。心理学大量研究表明;我们在同学、亲朋好友、同事等所有人际关系中的表现,都是孩子与父母关系的翻版。这就好像掉进淤泥塘,起来后没换衣服,靠到哪里,哪里就被染。又好比带上“墨镜看世界”,看那里都是灰色。

 

父母和孩子的交流,在小时候非常频繁而深刻,在心理形成深深的“烙印”,此“烙印”即墨镜、身上淤泥。也即意象对话疗法中的“消极元意象”,认知行为疗法中“扭曲的认知”。

 

母亲不满意与父亲的婚姻,极度渴望再婚,但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允许,常与父亲吵架,常常心事重重,无暇关注我,每当我对她滔滔不绝时,她就点头瞌睡了。常言“没有离婚,是因放不下我。”但日常生活中,无论我怎么努力,对我常有阴冷、不满、失望的脸。(具体事迹无暇详述,旧文《起死回生的痊愈路》有提及几个)。小时候,傍晚和天黑,常一个人在黑暗处独坐,享受那种悲伤的感觉。白天,常一个人坐在田角忧伤。(我家旁边有稻田)。

 

在这种成长背景里,能滋生出种种不健康的信念。对母亲有敌意和攻击性,是其中之一。这份敌意,浑然不觉地,“染”到了所有人际关系上。

 

小时候一个人没事儿做,爸妈出去了,曾有几次幻想爸妈死了,从死因到办丧的每一个细节,想的栩栩如生,边想边流泪,哗啦啦地。

 

弗洛伊德就此现象曾分析说:“梦见亲友死亡而且梦中很悲痛,往往是幼年时希望亲友死亡的愿望再现。他指出人在幼年时会希望自己不喜欢的人死,儿童在憎恨与他共同分离父母之爱的兄弟姐妹时,他也会盼望他死。在儿童的心中,或在成人的潜意识中,让别人死并非什么大罪,只是“让他永远不能回来”而已。当人怨恨别人时,会梦见他死亡。如果这个别人是亲人,梦者会在梦中刻意地过度地表示悲痛。”

 

我是幻想,但与做梦的本质,是一样。曾经的这个幻想足以说明,在潜意识中,我对母亲的敌意有多么重。而外在言行上,我对母亲,十分孝顺,在老家,是乡里公认的好孩子,几岁就插秧,10多岁就挑粪,从不惹是生非。而人们不知道,这背后,有多么异常,是身心困扰的土壤。连我自己,在没钻研心理学之前,都不知道潜意识的这些真相。

 

总之,实际上,我生活的主要背景是:活在敌意的世界里。认为别人正在“凶狠阴冷待我”,我对别人“凶狠阴冷”。

 

在攻击与被攻击的世界里,动物需要拼命搏斗,人需要竭尽全力。

 

当八九双崭亮的眼睛,齐刷刷地看过来,好比一道道亮剑刺过来,而当时的我,无力接招。于是,投降了——停止讲下去!

 

当时的认知,显然被扭曲了,正常情况下,被观众看着,说明有兴趣继续听,这是对讲者的鼓励。明星站在台上,还主动激发观众的掌声,以此获得力量。而我在潜意识里,把目光,当成了刺刀。

 

再讲一个反面的情形,帮助您理解我的自我分析。假设我们是面对知心好友,谈还算熟悉的话题,谈的时候被对方看着,不会有讲不下去的情况。因为是知心好友,内心感觉是安全的。就算讲不下去,也没关系,随意,轻松,能力没有丝毫限制。

 

有人会说,其实,是你当时太想讲好了,越想讲好,反而越讲不好,表面上也是这个理。我们常说,要顺其自然,顺其自然状态下的能力,才能发挥的最好。为什么太想讲好呢?“讲好”是攻击对方的一种方式。后述“未完成的攻击”,可以证明。

 

最后以偈语结束本节内容:

 

目光交接敌意起

敌意激发大愿望

愿望越强越需力

过分用力是内耗

 

三、自己认可的能力

 

有的朋友有某种能力,比如成绩好,但因为固着于有外貌的漂亮才算好,没有自己认可自己,自我效能感也不会因成绩好而增加。

 

初中时,还十分弱小,可以自己认可的能力还没有。无力面对注视,继续说下去。

 

综上所述,当时愿望太强了,而能力又缺乏,再加上从未面对过的情景,自我效能感低,是必然了,低自我效能感使我无法继续下去。

 

成长之路

 

后来,在表面上,为了不做“不擅社交的人”;在连自己都不自觉的深层次上,为了超越与战胜对方,一直在锻炼自己——其实也是在折磨自己。穿别具一格的衣服,课堂主动发言,面对全校演讲,努力学习考大学,工作上谋求大成就……

 

现在能力相对初中,当然大多了,假如有机会面对昔日同样的情景,必定不再是问题,也会很享受面对他们说话的畅快。仔细体察,那是一种能制服的胜利感,我行,你们弱!恣意蹂躏蹂。潜意识里,感性上,有喜欢“衣锦还乡”的味道。这其实,是在实现“未完成的攻击”。

 

在觉知之光下,在客观条件下必然形成的这些潜意识的阴暗面——“未完成的攻击”,不会变现。还有以“宽容,幽默看待人性,理解与慈悲”的正见替代的可能。(可参考:觉知的作用)

 

引申与讨论

 

1、一切存在,利弊相掺,全面看待,方能微笑

 

没有经历危险与搏斗的动物没有生存能力,动物界弱肉强食,相互攻击,淘汰了少量弱者,但成就了大批能干的动物,它们能够在自然界生存下去,不断种。长久关在动物园的动物,没有危险,但放回自然,可能就活不下去。每每看非洲大草原那壮观的动物迁徙场面,磅礴而精彩,比看动物园有趣多了。

 

人类竞争的本质是也攻击,攻击与竞争,极大提高了生产力,也为人生增添了精彩,这是人际关系中相互傲慢的好处。

 

也就是说,一切存在,利弊相掺,全面看待,方能微笑,不再嗔恨。

 

2、重视认识自己

 

即使我们已经40岁以上了,也要重视认识自己。我们与自己的潜意识,就像盲人与大象,需反复洞察,才能知道真相。切不可自满,切不可自满,认为已经很懂自己了。

 

唯有看清了自己,才有机会改善人格,化解困扰,提升品质。认识自己太难,每个人,都需“以人为鉴”——有人为我们反馈自己的优缺点,切忌总是独自一个人。受主客观条件限制,有的朋友只能暂时一个人,虽然有爸妈同学同事,但无法交心。那么,寻求合格的心理咨询师,是一个出路,心理咨询师有探索内心的丰富经验。

 

不能认识自己,就不能认清别人。受神经症困扰的朋友,常担心咨询师不能理解自己,实际上,困扰者自己也不能全面理解自己,精神分析的意义,为认识潜意识提供了理论与方法。

 

潜意识有许多真相,值得发现,就本例来说,发现潜意识中,有什么样的情况,令人愿望强烈,继而让自我效能感下降。

 

只要看清了,强烈的愿望就会降低,至少,会松动一些。(可看参考“领悟的作用”)

 

3、愿望不太高,是效能感高的关键。

 

根据上图,愿望太高的情况下,想要自我效能感高,必须有自己认可的更高的能力才行。能力终究是有极限的,而愿望却可以跟随竞争形势,无限膨胀,比如,大学时,梦想当律师,一年有10万就可以了。毕业后,物价飞涨,到了上海,环顾一看,发现要一年40万以上才算有成就。爷爷听同辈的邻居说自己孩子现在一年上百万,等我回去时,就主观认为我以后也会几百万,好像已经成了事实一样。如果我认同了爷爷的话,我会把自己逼迫的很惨。

 

更重要的!当愿望太强时,会影响休息,让人陷入焦虑症、强迫症、恐惧症等神经症、甚至抑郁症,严重制约能力发挥。让人陷入“心比天高,命比纸薄”的悲痛与无赖。

 

本例中,面对众多目光,中断了讲话,我是人生中不值一提的小事,整个学生时代陷入神经症,才苦不堪言。

 

我过去神经症的根源,与上述一样,在缺爱的成长环境中,扭曲了认识——我已经是最好的,因为凭借坚强的意志,能无往不胜,是否会因此精疲力竭,英年早逝,都没心灵空间考虑。翻译成精神分析的语言,就是,我已经打败了你们,因为一定会打败你们。

 

同气相求,同类相招。内心状态是战争,所以看战斗类剧情,容易念念不舍,好比喜欢爱情的女孩爱看韩剧一样。虽然没时间看,但反观内心想法,常有搏斗的想象,比如睡前,意象有阻击枪,架在高楼上,正在瞄准……

 

由此反推,对战斗类剧情念念不舍、爱看灾难类新闻的,内心也可能是缺爱、爱搏斗、要强、傲慢,有发展为神经症的可能。

 

4、团结互助,共同幸福,在真爱的氛围里,无需为竞争而奔命。

 

“天下和顺,日月清明。风雨以时,灾厉不起。国丰民安,兵戈无用。崇德兴仁,务修礼让。国无盗贼。无有怨枉。强不凌弱,各得其所。”

 

“世间人民,父子兄弟,夫妇亲属,当相敬爱,无相憎嫉,有无相通,无得贪惜,言色常和,莫相违戾。”

这些话所描绘的祥和景象,让我曾经突然明白,为什么我们多苦难?因为内心没有装入祥和的气象,只有战斗、骄奢、淫逸。完全为此所侵蚀,一下子要放下这些,反而有空虚感、无意义感,好像人生因此没什么趣味了,侵蚀真深!

 

5、心理学与儒释道结合

 

儒释道是净化“战斗、骄奢、淫逸”的文化,抱着“求同存异,有用为上”的态度,我早期的自我调整、以及心理咨询,从中吸取了精华。深刻观察到“过强的愿望,与神经症等心理困扰的因果关系”,并极力悬崖勒马,净心,去贪,不比,向善,随缘……着实因此助自己和来访者显著化解困扰,回到正常人。这个过程,主要为注入正能量,好比给池子注入清水,这也是我总结的--修心养正疗法--的主要特点。

 

光注入清水还不够,还需将池子里的淤泥处理好,这好比抽出负能量。精神分析的理论与方法,为我们处理淤泥,提供了便利。比如本例中,看清了潜意识的真相,是敌意的世界,以及敌意产生的根源。看清了,就能松动它,融化它,这个“看”,简直就像能融化冰块的阳光。随后的调整,也将有的放矢!

 

如此两相结合,一入一出,可以让人生健康、平安、快乐,并顺便化解神经症困扰。

 

6、如何增强能力

 

对于缺爱环境下长大的人来说,比起放下过高的愿望,增强能力这事儿,要容易多了。术业有专攻,能力有多种,这里仅围绕公众讲话来说几点:(当然,不限于此)

 

A、勤劳又知变通,最终让可见的成就,给自己力量。

B、惜缘,尽量善待每一个人,使自己的支持者多。

C、读书与体察生活,成为有思想的人,以有话可说。

D、多说多写。

 

7、慈爱,是滋养生命的水

 

慈爱关注的目光源于慈爱的心,是滋养生命的水。当我异常缺失时。老师那关心的眼神,如沙漠中的甘泉,能救人命,让我相信自己还行,不陷入轻生的抑郁状态。

 

希望我能以此滋养每一个相遇的人,不被分别与计较淹没了善意。

 

相关文章

 

觉知的作用  参见 修心养正疗法临床技术:觉知    

 

领悟的作用  参见 修心养正疗法临床技术:领悟

 

一宁 写于 2015615 长沙


评论区

昵称:   确认码: 加  等于? 

首 页 | 重要公告 | 成功案例 | 强迫 | 焦虑 | 婚姻家庭咨询 | 社交恐惧 | 疑病 | 失眠/养生 | 神经衰弱 | 抑郁 | 企业EAP服务 | 修心养正
版权所有 一宁心理咨询(长沙)有限公司  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中意二路中海环宇城0917室(当面咨询需提前预约) 
网站ICP备案号:湘ICP备14012097号 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301053998360602 术支持:斌网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