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 | 微信公众号:ynxinli
强迫症的心理调节
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强迫 > 强迫症的心理调节
实践证明:融合六种强迫症改变方法,效果更佳

信息来源:张明(一宁)  浏览:5966次  发布时间:2019-10-15

  全文12000多字,是一宁心理12年强迫症心理咨询经验总结,也是对“少数全国认真务实的强迫症咨询师经验”的总结。

  全部读完,大约需要80分钟,敬请收藏,可分多次读完,以每次读完头脑还有精力玩味为度!

 

前言:

 

许多迫友关心强迫症最佳治疗方法,求最佳,本身可能就是执着的表现,有些朋友什么都要最佳,学习最佳,事业最佳,各方面比他人佳,现在有了强迫障碍,希望用最佳的方法来扫除障碍,好快快路途坦荡,快快通往最佳!

求最佳的态度,给有些朋友带来了不错的学习或工作成绩,也给一宁心理带来了更好的心理咨询助人技术,但不利于强迫症的好转。

最佳方法,违背《广告法》。法律之所以禁止带“最”字的宣传用语。是因为这样的宣称,常与客观事实不相符。

强迫症困扰者,首先要学会遵从事实,遵从事实才是捷径!

笔者一宁至2006年以来,关注强迫症的心理咨询,2008年开始全职从事强迫症的心理咨询。一转眼,12年过去了,越专注,时间过的越快。12年来,专注各疗法在强迫症心理咨询中的运用,见证了许多迫友吃药的各种效果,基于这个的事实与观察。下面逐一介绍它们是什么,如何展开,效果如何。

按照疗法的第一二个字母排序,以示平等!

一、森田疗法sen tian

二、心理动力学疗法xin li

三、行为疗法xing wei

四、修心养正疗法xin xin

五、药物yao wu

六、意象对话疗法yi xiang

每一个疗法,都有它对病理的认识,病理。即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、过程和原理。这是迫友们容易忽视的部分,迫友往往更关心,怎么办?什么时候能好?这是本末倒置、畏果不畏因的表现。

一位来访者咨询多次后,终于感慨到:“之前总问什么时候能好,而不是问为什么不好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。”

只有关注与理解病理,才能让你不盲目,更踏实,不惧反复,更有信心。

得了肺炎等生理疾病,或许你可以不关注病理,只是听医生的话,就可以了。但心理困扰或心理疾病不行,必须有自己的理解,方能不依赖药物且稳定好转!

本文对病理方面的表述,可能你读起来费力,但这样进步更快。

 

一、森田疗法

1、疗法起源简述。

我们知道,大多数强迫症、焦虑症,越闲越困扰,越忙心情越好,少数严重者,忙起来也不行,工作生活简直寸步难移,社交恐惧症例外,一个人还好,见人才焦虑。总体而言,在人们为衣食住行终日忙碌的年代,强迫症、焦虑症难以成为困扰。

当生产力解放了,一大批困扰就如雨后春竹般冒出来。而日本生产力解放较早,所以日本人先于中国人有了较多的心理困扰,其中,森田正马,就是其中一员,他有很多症状,遍寻治疗方法,终无效,最终放弃治疗投身学习时,困扰反而好了。于是他结合自己的这份经历,总结了森田疗法。

随着中国生产力的解放,较多心理困扰也出现了,成了医院和学者们关注的问题,四处搜寻,有前辈发现了日本的森田疗法,并翻译相关书籍,随后又有其它学者到日本留学,把疗法引进来。

森田疗法在中国发展的比西方好,甚至现在比日本还好,据说森田疗法在后来完善阶段,借助了中国禅学无为思想,也就是说,中国佛道文化,为它提供了营养。

2、对强迫症病理的主要认识。

①性格特点:困扰者们有疑病素质,即敏感多疑,常有劣等感,易关注自身感受等。“生的欲望”与“死的恐怖”都很强。生的欲望是指希望成功、希望不落人后等等。死的恐怖除了指怕死,还包括害怕失败、害怕一辈子就这么困扰下去了、害怕丢脸等等。

②被束缚机制:

一般在备考、婚恋、工作、人际、生孩子等重大事件上,当事人的性格特点会突显出来,表现为不好的感受或行为,比如,希望睡觉环境绝对安静,反复检查作业,忧虑自身健康,见人紧张发抖等等。

而我们生的欲望与死的恐惧,使我们觉得,要是这些行为与感受不排除,我的整个人生都不顺了,当务之急,就是要把它排除,尤其在你得知自己的困扰是强迫症、焦虑症、社交恐惧症后,知道失眠的危害之后,排除之心,更加强烈。

而被束缚的恶性循环圈,从此开始了。

如下图所示,

注意力指向了自己认为不好的事,然后极力排斥,结果越排斥,注意力越指向它,整个人心情都不好了,乃至抑郁了。完全被束缚、被套住了!

❄注意

虽然同为所谓的强迫症,但有些朋友现实检验力弱,即认为自己的担心就是真的,认为有必要反复检查,没有反强迫意愿,也即没有排斥之心。则不适合用被束缚机制解释。

3、主要治疗办法。

①陶冶(完善)性格:强调行动,放下完美,培育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。

②打破束缚:以正常化眼光看待“症状”,所谓的症状其实是正常的,不想消除它,同时,做你该做的事情去。

4、尤其适合急性期的指导,见效快速。

5、对现实检验力弱者,困扰者并不觉得自己的担忧以及强迫行为和思维有多么不正常,因此没有求助意愿。当强迫行为和思维实在太影响学习和工作了,才来求助,但这时,还是认为自己的担忧是真的。这时工作的重点,是想尽办法说服他不要认同自己的担心,这时用的办法已经不是森田疗法了,详见第四节修心养正疗法2-①。

6、完善性格方面,结合儒释道比较好。但对大多数案例,只有运用心理动力学疗法,才能深层次地完善性格。

7、由于性格方面没稳定完善,当事人容易反复陷入被束缚的状态。

8、工作方法:

咨询师结合森田疗法,对你的想法、过去几天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,提出建议。一次次的促使你放下对症状的执着,协助你看清症状的本质,结合你的实际情况,探讨每天应该做什么,可以有日记批阅、微信回复、当面或视频交流等形式。

案例A:

某先生近50岁,13年前,为疑病困扰,总觉得自己得病了,忍不住要强迫检查,十分痛苦,13年前,花重金找Z咨询师咨询,只上了一堂课,Z咨询师说:“你什么问题也没有,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!”。就凭借这一句话,他好了十年,这句话为什么这么管用呢?钱付出的越多,表明越敬信,你最敬重的老师对你讲的话,产生的作用最大。

这句话打破了他被束缚的恶性循环。

但由于性格没有完善,十年后,他又陷入了同样的困扰,找Q咨询师咨询,可能Q咨询师采用的是心理动力学疗法,该先生嫌效果太慢,终止了咨询。随后,他学习森田疗法相关资料,又相对稳住了症状,但可能还是觉得不彻底,于是,我在两届全国强迫障碍咨询干预务实论坛上,都遇见他,听到了他的经历。

为保护当事人隐私,以匿名方式,写下这些。

之所以写本案,是因为案主算是资深强迫症,其经历能佐证上面的观点:比如,性格没完善,容易反复陷入被束缚机制,反复之间的好转间隙,可以长达十年。

案例B:

某女同学,被知名医院精神科医师推荐到某咨询师处,采用精神分析也就是心理动力学疗法,咨询三月,没有任何起色,还不如自学森田疗法有效果。但自学也不容易,好比自学数理化,也能学到一些,但要学透彻,很难。

于是找到一宁心理咨询的一凡老师,她说她要找用森田疗法的咨询师,其父母抱怨说:“那精神分析,真没一点用”。但来访者的观点并不全对,一凡老师实际咨询时,以森田疗法为主,结合了家庭系统治疗,并以心理动力学视角理解她的困扰,咨询效果令来访者满意。

 

二、心理动力学疗法

1、疗法起源

由弗洛伊德根据他的几例长程心理治疗个案,构建了精神分析理论与方法,随后荣格、克莱因、温尼科特等,在他的基础上,结合心理治疗实践,进一步丰富了精神分析的理论与方法。

2、对强迫症病理的主要认识:

在早年发展过程中,在性、亲子关系、自尊等方面的主题,遇到了不恰当的对待,因而对性格产生了影响,最终诱发了强迫症症状,下面结合案例介绍三种类型,每位困扰者,一般只有其中一个类型,哪个对你更有触动,你可能就属于哪个类型。

复杂的人类心理,不限于下述三个类型。

 

①你意识层面并不知道的内心冲突,引发了症状。

案例A:强迫反复擦地板,在意识层面上,是害怕地板脏,经过数十次心理咨询后,发现真正怕的不是地板脏,而是无法容受自己有性欲、乱伦方面的想法。(心理动力学案例要咨询数十次,可能你觉得这太久,能否坚持下去,事实上,有效的心理咨询,总体上是一种享受,对强迫症、焦虑症、社恐咨询,早期以修心养正疗法、森田疗法为主,以求正常生活工作。)

案例B:强迫眨眼睛,当事人搞不懂自己会什么总是强迫眨眼睛,经过数十次心理咨询后,发现眨眼睛是为了缓解性冲突。

本我有性方面的想法,超我认为绝对不可以有性想法,本我和超我冲突激烈,自我为了缓解冲突带来的焦虑和恐惧,就以症状的方式来妥协,比如擦地板,每擦一次,心安一次,由于内心的冲突并没有被看见和化解,所以,总觉得怎么也擦不干净。又如通过眨眼来遮挡好色之眼,由于并不知道眨眼是为了缓解有好色之眼的羞愧,所以强迫眨眼就一直存在着。

当对潜意识的内心冲突有觉察后,领悟到了症状的功能,原来是缓解内心冲突的方式,就容易松动症状,不再在“强迫与反强迫”之间较劲——(强迫)我觉得还没擦干净,还想再擦擦,但一方面,(反强迫)我实在不想再擦了,因为已经擦了很久了。

接下来,真正要下功夫的,是如何协调本我和超我的冲突,如何提高焦虑容受力等自我力量,如何提高现实检验力等自我功能,如何发展升华等适宜的防御机制。如何让超我不要太严苛等等。渐渐的,症状自然淡去,性格也得到了极大的完善。

另外还有恐惧自己是恋童癖、同性恋,亵渎神灵恐惧,口水强迫、余光强迫等,往往也源于上述内心冲突。

 

②潜意识中,恐惧在亲密关系中受伤。

案例:害怕艾滋传染,地上有一尖锐的草根,都引发“是针头,并扎上了我,然后我得艾滋”的灾难联想,灾难联想使人恐惧,恐惧趋势当事人检查草根到底是不是草根。更多症状表现此不枚举。

经过数十次的心理咨询,发现困扰者真正害怕的,其实并不是艾滋,而是担心染上艾滋后,会被重要他人抛弃、责骂。这还只是冰山一角,更主要的是,困扰者恐惧关系太亲密后,自己会消失,因为自己不敢在关系中表达愤怒,只能对他人讨好与言听计从,如果亲密的他人有愤怒,自己非常受不了。

当有了这些觉察后,就容易松动对艾滋的恐惧,转为关注亲密关系中的畏惧心理和回避行为,在亲密关系中有力量做自己后,不仅会瓦解症状,还完善了性格,提高了驾驭人际关系的能力。

 

③自尊不够,引发了强迫症状。

强迫检查案例:正常人把30条信息,输入电脑,只需3分钟,但强迫检查者,用了10多分钟,因为在这10多分钟里,从头再来了几次。为什么要这样呢?在意识层面上,是怕信息输错了,对他人影响不好。在潜意识层面,是害怕自己无能力,无价值,心想,连这都做不好。

当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后,才能不在强迫检查上较劲,而转为从其它角度提高自尊。用强迫检查的方式来获得自尊,反而顾此失彼,因小失大——整天的心情都被强迫与反强迫影响了,而那些真正利于自己职业发展的事项,利于身心健康的习惯,却无暇顾及。

更深入详尽的阐述,参见《自尊脆弱型强迫症的成因及改善办法》——本文中的改善办法,已经融合了其它疗法,不限于心理动力学。

不知道你对上述案例是否看的懂,能看懂,说明适合这个疗法,不能看懂也是暂时的,在心理咨询中熏习多了,就有感觉。

3、心理动力学疗法,比较根本,适合巩固期治疗,在急性期,虽然不适合单用心理动力学,但结合使用,有助于加强疗效,疗效体现在:

①在心理咨询干预策略上——作业的布置,咨询用语——紧贴你的类型。

②固定的时间、地点设置,注重咨询关系建设,渐渐让你获得安全与安定感,以及两个人一起面对困难的力量感与温馨感。

4、急性期只用心理动力学,有时候适得其反,让困扰更严重。

5、需要较长的咨询时间。

6、当前,未知比例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,有效经验不足,使得见效较慢,少数还无效。这个观察,来自一宁心理的来访者,对她/他之前的心理咨询的描述。不良效果有:你感觉每次他只是在听你讲,而他没有说什么。或者他说的,总没有打动你的心。每次咨询后,感觉平平,没有轻松感,你仍然感觉一团迷雾。

7、工作方法

首先,注重共情与理解,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的情感连接非常深入,来访者常常自述,咨询师是世界上相对最懂自己的人,几乎没有第二位。

然后,根据你的自由联想、梦境、接人待物时的情绪与感觉、你的表情、行为、与咨询师的关系等材料,来帮助你看见你的潜意识,当潜意识意识化了,内心的动力或愿望,就不再通过症状的方式影响自己。其中,根据你的人格特点,有的需要侧重探讨来访者在人际关系中的反应和模式,进而改变无意识的给来访者带来困扰的人际模式。有的需要侧重满足来访者对被理解、被肯定的需求,进而重塑来访者的存在感和自尊感。

 

三、行为疗法

1、疗法起源。

基于巴普洛夫、斯金纳等人的条件反射实验而发展起来的方法,不重视潜意识,重视可观察到的行为。在放松疗法、厌恶疗法、暴露与反应阻止法等行为疗法中,后者最适合强迫症的治疗。

2、对病理的认识。

害怕生病、传染、脏、谋受损失等灾难联想,使人恐惧,恐惧使人有强迫行为或思维。

也就是说,强迫检查与确认行为,是为了消除恐惧,让自己安心。虽然事实真相是安全的,不值忧虑,但是,每通过强迫行为或思维确认一次,距离事实真相就远一次,也等于逃避了一次想象中的危险。逃避越多,对危险的想象空间就越大,进而越恐惧,越需要更多的强迫行为或思维去消除,乃至到最后,重复行为与思维许多次,都得不到安心。

后来,在强大的恐惧中,恐惧与念头、行为、物体等建立了连接,只要念头、行为、物体一出来,恐惧就出现了。

无数强迫症困扰者亲自证明,在那些放纵强迫行为或思维的日子,困扰更加严重,一旦有所节制,困扰程度就有下降!

3、治疗方法:

怕什么就见什么,是核心原则。

暴露及反应阻止法的关键做法是:阻断强迫行为,或思维,以让自己暴露在焦虑之中,直到焦虑的自然消退。

笔者在《支持性暴露疗法》一文中谈到,以内在相对有力量的状态去面对所怕的,是有效的必要条件,如果面对时的内在力量弱,则越面对越害怕。

4、疗效观察:

①文献记载:有些困扰者不会配合暴露及反应阻止法,认为暴露太痛苦了。在决心参加该方法的人群中,仍有20%的脱落率,全程参加完该方法的人群中,约76%保持了显著的疗效。

②个案观察:

A、某洁癖者,通过暴露及反应阻止法后,在半月时间,经历了较高的焦虑,以致与陪同她的妈妈争吵,但半月后,获得了显著改善,能正常生活,但仍有残余。时不时想要回避一下,但要坚持不检查,也可以。

B、由于行为疗法重行为,不重情绪与潜意识,实施该疗法后,当事人易有抑郁倾向,或情绪易怒。

C、在理论与实践上,与森田疗法略有共同之处,比如都要经历焦虑。但根本冲突更大,在本文最后专门讨论。

 

四、修心养正疗法

1、疗法起源

2008年~2014年间,一宁在协助强迫症、焦虑症、失眠、社交恐惧困扰者的过程中,发现很多困扰者存在精气神不足、畏惧逆境、渲染苦难、见解不客观、念头太多且缺少觉察力、心难专注、承受力弱等特点,这些特点造成了或加重了困扰。

为了更好的帮助到这类朋友,结合一宁自身的体验、中医、儒释道、协助来访者的经验,总结了修心养正疗法。

修心养正,即修正心念,以达到养正的目的。正,代表正确的见解、正气(充足的精气神)、定力、积极的心态等要素。

提出修心养正疗法后,许多来访者有兴趣,在学习与体验精神分析、森田疗法、意象对话等疗法后,仍然觉得修心养正疗法有独特的其它疗法不具备的内容:

①为正见提供指引,但强调在观察中培养正确的见解,在观察中培养看清真相的智慧,不可盲信,最终要经由自己的观察与验证;②强调克制的功夫和定力的培养;③看到了精气神对心理状态的影响,并给予提高精气神的具体方案;④相信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,着力支撑活着的信心与勇气,经得起挫败;⑤对心跳、失眠、呼吸、头晕、焦躁、抑郁等身心状态,积累了细致入微的调节经验;⑥以缘起性空为视角;⑦以平等心为基本态度;这些作用与特点,大多数是其它流派所没有的。为调节有些严重困扰的必要思路,有利于改善停药反应。

2、对强迫症的病理认识以及工作办法。

①增强现实检验力

森田疗法一节里,谈到有一种强迫症,是现实检验力弱所致,当事人认为自己的担心就是真的,这种情况下,要去“为所当为”?很勉强。我认为担心的事已迫在眉睫,而且事关重大,怎能不管它?因此,这时用森田疗法的核心理念——被束缚机制——来指导,不对症。用暴露疗法,效果也不好。

一宁心理应对这类疑难案例的经验:

A、让来访者把“不认同担心”作为努力的目标。虽然做不到不认同,但只要作为一个努力的目标,多多少少都会有进展。

B、感觉分不清时,停止分析,强行转移注意力,以定力安住在别处。同时尽量处于“中正”的状态,而非像“热锅上的蚂蚁”一样急。

C、维护精气神,许多案例验证了,当头脑相对更清晰时,相对更容易做到不认同。

D、在有定力、精气神充足的基础上,达到“了了分明”的状态——向着最高目标,做到多少算多少,最高目标是:静则一念不起,动则有条不紊。相反,就是混沌的状态,杂念很多,但不知道自己正有什么杂念。

E、在了了分明的基础上,才能够把恐惧与害怕的状态分离出来,一部分,在害怕,另一部分,有一个觉醒者,知道自己的一部分正在害怕,这个知道,等于一宁在《焦虑类困扰的辨证调节法》中谈到的观察性自我。有助于让自己稳住不动。同时,该工作学习时,尽量专注。最终的目的,是要缩小“害怕恐惧”的影响面,稳住正常的工作或学习节奏。

F、一部分在害怕,另一部分知道正在害怕,这时还涉及到焦虑容受力等自我力量,虽然煎熬,但我品味着,不希望它快快消失,慢慢的,自我力量会增强,不再畏惧焦虑之风!

G、在《自我力量》一文中,就如何发展自我力量, 一宁谈到,另一名人类成员协助、安抚,很重要。我们心中的内在小孩与6岁以下的小孩,在情绪消化能力上,一样弱小,必须有他人的协助,才能顺利走出来,而接受帮助,需要我们谦逊。而作为成人的自己,往往已经有了面子、害怕失去等种种防御,这些防御让我们过去能够活下来,但另一方面,又阻碍我们现在寻求帮助,一直想要一个人努力撑着。许多人直到非常崩溃,才不得不求助。而这时,有效改变需要更多时间。

H、需要结合心理动力学,探寻潜意识中的缺失或冲突,强烈的冲突和缺失,带来强烈的恐惧与焦虑,能损伤现实检验力。

除了上述第H条,其余7条中的关键字:不认同、定力、精气神、了了分明、观察性自我、自我力量、谦逊,是修心养正疗法一直强调的。

在心理动力学中,也注重观察性自我。

而定力、精气神、了了分明,来源于中医、佛法内观与正念禅修。

自我力量融合了心理动力学、佛法、一宁个人经验。

 

②对“为所当为”注入活力。

在森田疗法一节中谈到,被症状束缚,是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的原因之一,因此,为所当为,也就是去做应当做的事情,是重要的方向。

但实施起来,常见的困难有。

①头脑昏沉、精神疲惫。

②除了熟悉的症状,其它都不熟悉,不知道要干什么,下班后,除了看手机,还是只有看手机。

③去学习或工作,专注力弱。

④面对人际,不知所措,或没有兴趣,只习惯一个人的世界。

⑤抗挫折能力弱,稍有行动,就放弃了。

有些困扰者没有这些困难,身体强壮,乐于社交,充满兴趣,学习与工作专注,坚持力好,还有除症状之外的目标和理想。他们一旦正确理解自己强迫症了,恢复的较快。

如何改变这些困难呢?

①没精神的,通过饮食、作息、进过、站桩等手段培育精气神。

②活在当下,于细微处发现喜悦。带着好奇心,争取每日新发现。常用美的事物滋养自己,不渲染苦难,能在逆境中找到办法并行动起来。

③训练定力与专注力。

④人际方面有困难者,容易有社交恐惧或社交焦虑,需要在咨询时具体探讨你与他人之间的互动过程,从中找到改善点。

⑤有些朋友找不到任何兴趣,是因为内心压抑着某个愿望。只要这个愿望没实现,对其它任何事情,都毫无兴趣。当结合心理动力学,把压抑的愿望意识化—也就是在意识层面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,然后围绕这个愿望,结合现实,去协调。

上述ABCDEGH,①~⑤,是纲要,大多数要点,需要以一对一具体指导,再加上你的认真配合,必定感同身受,切实受益。

 

③执着型强迫症

有一类强迫症,可称为执着型强迫症。该类困扰者,想要时时保持第一,处处不落人后,生活工作一帆风顺,伴侣要绝对爱着我……

但现实不可能这样,欲望与现实的冲突,引发了强迫症。

这种类型的强迫症,适合以儒释道为营养的修心养正疗法,儒释道经典太多,太宽泛,不知如何入手。当你与一宁老师一对一交流时,老师根据你的反馈循循善诱,引用相关经典,则比较容易。

案例A:

数年前,某来访者因为老公说,不是绝对的爱着她,引发了她的焦虑和强迫思维。当她发现自己像强迫症后,又开始执着强迫症的康复。

当时仅用无为的思想,助她获得了康复。逐渐引导其看到,自己所谓的强迫症,其实是一场空,如果没有对爱的绝对执着,就没有所谓的强迫症。对绝对的被爱,试着放下,当然,放下并不等于老公就不爱自己了。

执着型强迫症相关文章:《有时候,不能顺其自然,是因为太崇拜个人主观能动性!》

 

五、药物

是否吃药,吃何种药,由你和精神科医师决定。这里仅根据大量尚未建立咨询关系的求助者、已经与一宁心理建立了咨询关系的来访者反馈,列举现状:

有的至始至终没吃药。

有的断断续续吃药。

有刚吃药不久,就能维持正常的生活、学习和工作,症状仍存在,但几乎没影响。

有的吃了三年以上的舍曲林等精神类药物,问题仍然影响着正常生活。

有些朋友,严重到药物与电击疗法相结合,都控制不住。但后来,通过一宁心理咨询好转了,一般的心理咨询没有这种效果,修心养正疗法利于稳定情绪,配合的好,功效如药。

可能也有通过药物彻底好转的案例,但至今没听说过,可能是好转者不会再四处求助了,以致我们没机会听到反馈的缘故。

总体看来,欲稳定好转,不得不心理咨询(与有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)。吃药是暂时的办法,虽为暂时的办法,但对有些朋友也有必要。

对从未吃药,正在犹豫心理咨询还是药物的朋友,我们建议,①先进行心理咨询,如果超过10次,还稳不住症状,就配合吃药。这样做有个好处,如果心理咨询起效了,就可以避免有些朋友可能存在的停药反应。②如果你处于考试等紧急关头,可以同步药物和心理咨询,以免错过时机,但要注意平常心,处至急之事愈宜缓。③如果您是备孕者、孕妇、在哺乳期,则只有进行密集的心理咨询——与有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。

 

六、意象对话疗法

1、疗法起源。

荣格在精神分析的基础上,发展了分析心理学,朱建军在精神分析的基础上,与同道一起,创立了意象对话,后与同道分离,在大量做个案的基础上,继续完善与发展意象对话,期间发现,意象对话与分析心理学理念,有许多不谋而合。但意象对话对分析心理学,有进一步的发展。

2、对强迫症的病理认识

每个人有不同的性格侧面,每一个性格侧面就相当于不同的我,每一个人内心都有许多个不同的我。心理困扰常常是因为某一个我有待改善,或两个我之间的有冲突。这个“我”,这意象对话里,称为子人格。也即是说,每一个人内心都有许多个不同的子人格。

当我们心中那个弱小的子人格出场时,我们感到害怕。当我们心中那个有智慧有力量的子人格出场时,我们无所畏惧。

同时,每一个子人格,都对应着一个意象。意象与梦差不多,是潜意识的语言。

意象=子人格=情感=行为(包括强迫行为,强迫思维),紧密相联。意象能改变,行为也跟着改变。

3、工作方法

每次都要先引导来访者合眼与放松(浅催眠状态),然后用各种引导语引导来访者出现出现意象,然后再通过面对、陪伴、对话、调用等方式转化意象。

4、意象对话是在精神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因此,两者可以相互借鉴,一般的精神分析,初始访谈都需要4次,而借助意象对话,有时候可以缩短探寻时间,较快找到核心问题。

5、有好几个案例,当事人在意识层面上,知道要对症状顺其自然,但实际情绪和行为,并没有顺其自然,使得继续困扰。通过意象对话,在意象的层面,觉察到潜意识层面并没有顺其自然,有了这个发现后,当事人就能真正顺其自然了,困扰也跟着得到化解。

6、有些朋友接受意象对话,需要一个过程,要么一开始逻辑思维总是太强,出不了意象,要么对出现的意象的科学性持怀疑。但有些朋友,上路很快,首次运用即能有丰富的意象,再经过几次体会,即能对自己性格特点以及与症状之间的关系,有明晰的把握与领会,并因此作出有利于自己康复的行动。

7、当多次接受意象对话式的咨询后,以后可以自己引导自己呈现意象,然后自我心理调节。

 

七、其它疗法

   你可能还看到过其它治疗强迫症的方法。他们要么无效;要么就与上述某个疗法内涵相同,只是换了不同的名字;要么还处于发展的不太清晰的阶段;要么,不是主流,不太适合大多数强迫症困扰者;要么,是笔者寡闻或者偏见。

   另外还有:

   家庭系统治疗,少数朋友要考虑从这个角度干预,尤其是16岁以下的还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,父母也参与到咨询中来,效果更好。对于有些成人,从家庭系统的角度理解来访者,排除可能存在的边界不清,很有必要。但总体而言,强迫症的治疗,家庭系统治疗适用于少数情况。

   正念疗法,一宁最早在2009年开始将之用之于强迫症咨询,目前纳入到修心养正疗法中了。

   日本内观疗法,不同于小乘佛教内观禅修,前者要求困扰者持续反思他人对自己的付出、自己对他人填的麻烦,自己对他人的付出。这种方法也不适合大多数强迫症困扰者。

八、辨证论治原则。

1、辨证

辨证,即根据你的“早年经历、第一次出现困扰的外在环境与内心想法、当前的心理状态、在什么情况下会更严重、什么情况下会减轻、你的意象、梦境、你带给心理咨询师的感受、你的学习工作情况、困扰时间的长短、人际关系情况”等多种材料,辨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强迫症,实质是在探求“你困扰形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,发展过程是怎样的?”。

根据一宁心理这么多年的咨询案例,归纳总结了如下十大类型,涵盖了绝大部分情况,每个人都是独特的,也许这些还是不足以概括你的实际情况,需在多次的倾听与理解中洞见。

大多数困扰者爱从症状表现的角度找归属,比如,我是强迫性穷思竭虑、我是洁癖、我是恐艾强迫、我是检查类强迫、我是跟你一样是口水强迫,我是余光强迫等等。但你的这个喜爱,并不能带给你多少帮助。因为同一个症状的内在原因,可能截然不同,因此适合张三的理法,可能不适合你。

鉴于许多人都在谈强迫症如何治疗,稍微走出困扰的困扰者,也在谈如何治疗,笔者发现,受经验局限,许多人谈的办法,只适合部分人。

强迫症就像感冒,风热感冒、风寒感冒,不能都用麻黄汤呢。风热感冒遇麻黄,加重病情,喉咙更加溃烂。

强迫症也一样啊。对弱小型实施精神分析,只会更严重。对死亡恐惧与疑病观念型实施暴露疗法,有变成抑郁的过患。

2018年春,笔者在尝试按强迫症的特点,进行分门别类,比起去年,分类更加清晰,如下:

①执着型:指什么都想要,非要不可。

本我超我冲突型:一个我想要,但另一个我觉得不应该。

关系型:包含如下4小类:

A、严苛超我型:严格要求自己做好人,怀疑自己触犯了法律,亵渎了神灵等。

B、被害型:总觉得别人会看不起自己,会攻击自己,社交恐惧与焦虑中多见。

C、失去边界型:承担了太多的家庭责任,易让朋友占自己便宜。

D、退行型:面对困难,不愿长大,想要持久被照顾。

自尊脆弱型:低价值感,怕被批评。

死亡恐惧与疑病观念型:例如,怕自己或者家人出车祸或者生病,而不得不检查。

被束缚型:越希望摆脱,越摆脱不了。

认同害怕型:指现实检验力弱,认为害怕就是真的。

活力与兴趣缺失型:指除了熟悉的症状、必须干的学习工作,刷手机,就没其它兴趣。

弱小型:凝聚力、定力、自我力量都弱。具体含义参见《焦虑类困扰辨证调节法》。

条件反射型:行为疗法起源于条件反射实验,故取名条件反射型,害怕同某个刺激物连接起来,只要刺激物乃至相似刺激物一出现,就害怕了。

心理是抽象之物,并不那么好辨证,不是买菜那么简单,你觉得不好辨别,十分正常。对有的类型,也要经过多次交流后,才能准确把握,根据来访者呈现的最新材料,不断修正之前的判断,直到确信无疑,经得起实践验证。

上述分类,与2018年写的《强迫症的辨证论治法》,有许多不同。创新不易,2018年的分类,有很多不合理。对已看过的朋友,做一些解释:

①鉴于缺损型不通俗,改名为:死亡恐惧疑病与疑病观念型。

②弱小型的内涵有所变化。将原来的强迫行为与恐惧,变成了条件反射型。

③将排斥型更名为执着型。

④取消压抑型,因为大多数类型其实都是很压抑的。

下面用表格的形式归类和排序,帮助你更好的认识最新分类,这是笔者在静思中突然出现的灵感,新发现带给了笔者喜悦。

从前排到底排,依次较严重;自救越有难度;困扰的形成时间越早,早到1岁前。需要的咨询时间越久。

本列类型,严重程度不分先后。

左列类型,一定合并本列的一个或几个类型。

执着型

被束缚

本我超我冲突型

弱小型

关系型

条件反射型

自尊脆弱型

活力与兴趣缺失型

死亡恐惧与疑病观念

认同害怕型


2、论治

论治,是指根据辨证的结果,确定相应的改变方法,见下表:

类型

疗法

执着型

修心养正疗法,森田疗法

 

疗法

意象对话疗法

本我超我冲突型

心理动力学

关系型

心理动力学

自尊脆弱型

心理动力学

死亡恐惧与疑病观念

心理动力学

被束缚

森田疗法

弱小型

修心养正疗法

条件反射型

暴露及反应阻止法

活力与兴趣缺失型

修心养正疗法等

认同害怕型

修心养正疗法等

 

3、疗法之间的冲突和融合

每个疗法有它自己的理念和方法,能帮助部分困扰者走出困扰,是它持续存在的原因。但在具体运用时,各疗法之间又有一些冲突。比如精神分析流派不给来访者布置咨询后作业,咨询师主要只作为一面镜子存在,不断帮助来访者看见,而行为疗法,意象对话疗法,都会给来访者布置作业,等等。

融合,即按照一些原则,把各个疗法有机结合起来,以获得最佳改变效果,避免“多了反而更乱”的局面。从修心养正疗法一节中,你已看到,修心养正疗法本身就融合了其它流派,与森田疗法连接很紧密,修心养正,发展了为所当为的内涵,心理动力学完善性格,很深入,对现实检验力弱这一疑难问题,修心养正提出了系统的应对办法。

 

①辨证论治原则

笔者提出辨证论治原则,即是重要的融合原则,根据不同困扰者的人格特征,采用不同的疗法,根据同一困扰者每周的最新情况,采用不同的疗法。

例如:每一个社交恐惧困扰者,面对与暴露都是必经路线,某来访者为了改变社交恐惧,采用暴露与面对的思路,他发现鼓足勇气,持续面对后,是好转了(暴露疗法)。

但隔一段时间,遇见原来的人,还是害怕。由此,咨询开始侧重关注与修正他内心的感受,以不把过去他人带给他的负面体验,当成当下对面这个人的反应(心理动力学疗法)。之前明明已经熟悉了的不害怕的人,为什么隔一段时间再见,又害怕呢?因为潜意识里的负面体验又卷入了,并淹没了他对当下这个人的判断。

但咨询几次之后,发现他越关注内在感受,越束缚。由此,开始用意象对话疗法,该疗法中,有个“外向任务法”技术,即去关注别人的性格特点等任何现象,这个技术,与森田疗法的“为所当为”,不谋而合,但更具体。来访者实施外向任务法一周后,困扰显著改善。

前面的暴露疗法,并没有白做,以后还是需要暴露与面对,改变就像投石问路,一步一步,达到目的地。心理动力学疗法也没有白做,以后还是要关注内心感受,以避免当下被内心感受污染。

(社交恐惧、焦虑症、强迫症、疑病症,常常交织在一起,改变方法有共同之处,当然,也有很多不同。所以在这里引用社交恐惧的例子,仍然符合本文主题)

如何才能更好的融合,这是新手心理咨询师应当关注的难题,需结合咨询师的具体案例,具体讨论。而本文是针对困扰者的,故不深入介绍。

暴露及反应阻止法与森田疗法的冲突。

在第十届国际森田疗法大会E分会场,五位以上的森田疗法专家,50人以上的参会人员,围绕一例严重强迫症案例展开督导:

上图由一宁亲自拍摄,因认真倾听,顾不上选角度,照片比实际暗


本案已在四川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治疗近四年,先是服用盐酸舍曲林三年多,后住院半月多,住院期间,采用电击治疗、药物治疗(来士普、氯米帕明、帕罗西汀、奥氮平、丙戊酸镁)、心理辅导,不见好转,病情反而加重。

症状主要表现有:洗脸、刷牙、洗澡、大小便时间长达一小时左右,外出走路怕粪便,吃饭怕汤汤水水沾手、强迫回忆,人际交往困难等,不胜枚举。

督导核心思想是,关注焦点如何慢慢转向症状之外的正常生活上,以打破束缚机制。

鉴于困扰者的正常生活,全部被症状包围了,现场的精神科医师参会者,也是行为疗法的推崇者,提出反对意见了:认为应该采用激进的暴露与反应阻断法,以让困扰者的生活空间更大。

简言之:森田疗法努力引导困扰者关注症状之外的生活,达到不治而治的目的,认为行为疗法与药物疗法没有差别,都是在关注症状。暴露与反应阻断法关注的焦点却在症状上——阻断强迫行为与思维,以经受焦虑。

这个矛盾似乎不可调和,大会现场争议无结果。

对此冲突,一宁基于10多年来的实践观察,认为以“森田疗法结合心理动力学、修心养正疗法”为主,以行为疗法或药物为辅,最利于困扰的解除!

在某次网络森田疗法团体案例督导上,已退休的森田疗法专家兼精神科医师路院长谈到药物疗法。

神经症不同于精神分裂症,不需要长期吃药,必须把心理疗法放第一位,药物是辅助,用量要少,用于解决短暂性焦虑,待神经递质改变了,随时降低或不用了。然后靠各种自然疗法为主,有时候困扰又厉害了,再药物辅助下,心理疗法仍然不变。能少用就少用,能不用就不用。

暴露及反应阻断法,也一样,有时候,必须用它,我们看到很多来访者,保持克制后,强迫行为明显好多了。一旦放纵,正常生活都没法坚持了。但是,不要忘了主要目标,是像正常人一样,不断丰盛与完善自己。最终让症状慢慢淡去。

好比中美关系,美国要来找事,我们的底线不退让,但我们95%以上的精力,用在发展经济上,发展经济,有千头万绪的工作要做。

暴露及反应阻断法与“森田疗法、修心养正、心理动力学”对你精神注意力的占比,也是5%~20% / 95%~80%,比较利于改变。

笔者在《自尊脆弱型强迫症的形成原因及改善办法》中谈到:暴露需要把握两点原则:

B、以平常心去暴露。

经常布置了行动要点……

但不要忘了前述的“正常化”,过度的反复的强调暴露,就容易失去“为所当为”这个重心,精神注意力还是聚焦在外貌这个单一的维度上了。要以平常心去暴露,暴露多少算多少。

 

~全文完~

 

有任何疑惑,欢迎垂询笔者一宁,QQ与微信同号,95651954  验证消息,强迫。

 

相关文章:

 

《自尊脆弱型强迫症的成因及改善办法》

《支持性暴露疗法》

《焦虑类困扰的辨证调节法》

《自我力量》

《有时候,不能顺其自然,是因为太崇拜个人主观能动性!》

 

 

 

 


评论区

昵称:   确认码: 加  等于? 

首 页 | 重要公告 | 成功案例 | 强迫 | 焦虑 | 婚姻家庭咨询 | 社交恐惧 | 疑病 | 失眠/养生 | 神经衰弱 | 抑郁 | 企业EAP服务 | 修心养正
版权所有 一宁心理咨询(长沙)有限公司  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中意二路中海环宇城0917室(当面咨询需提前预约) 
网站ICP备案号:湘ICP备14012097号 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301053998360602 术支持:斌网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