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 | 微信公众号:ynxinli
强迫症的心理调节
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强迫 > 强迫症的心理调节
自尊脆弱型强迫症的形成原因及改善办法

信息来源:张明(一宁)  浏览:4128次  发布时间:2019-7-22


自尊脆弱型强迫症的形成原因及改善办法

张明

(一宁心理咨询(长沙)有限公司,长沙  410000

摘要:不同的强迫症有不同的特点,针对自尊脆弱型强迫症,以森田疗法的“顺其自然,为所当为”框架,结合心理动力学与传统文化,探讨改善办法。良好的自尊,需要经历理想化、夸大感认同、善巧应对困难的能力、多维度客观评价能力、内心价值的建立、抗挫折能力共6个要件。自尊脆弱与强迫症有紧密的联系。为所当为的重点不是让自己忙起来,而是注意力安放在何处,以及改善6要件的具体措施。

关键词:自尊脆弱  正常化 设计为所当为内容 


一、强迫症的分类

强迫症三个字,代表的心理现象不简单。

可以对繁多的所谓的症状表现进行分类,分出强迫行为、强迫思维、害怕传染类,反复检查类、害怕神灵或法律惩罚类、摆放整齐类等等,这是大家熟悉的分类方式。

还可以根据心理动力学的启示,按照症状形成的核心原因,对强迫症进行分类,分出自尊脆弱型,压抑型,害怕惩罚型等等。这是大家不熟悉的分类方式,但笔者觉得很有必要这样划分,因为它利于把怎么改变强迫症,描述清楚。

每一个类型,都各具特点,都需要上五千字的描述,为了具体深入,本文仅围绕自尊脆弱型展开讨论。

二、自尊脆弱之含义

自尊,自己对自己的尊敬或欣赏[1],自尊脆弱,即是对自己的尊敬度不够,有强烈的低价值感。明明也有许多优点,但视而不见,明明做的很好,但还是认为“我不行”。

1)、自尊脆弱的表现:

1、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或价值,即使事实上还不错。

2、有浓厚的低价值感、自卑感、无力感、蒙羞感、懦弱感、劣等感等。

3、过度希望他人欣赏与赞美自己,但自己不怎么赞美他人。

4、有时觉得自己很厉害,但有时又极度自我贬低,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。

5、更注重自己的美貌、名望、财富或合乎潮流,而相对忽视内心的价值认同和整合。外在印象逐渐取代了内在本质。

2)、自尊脆弱的常见原因。

13~6岁,夸大感没被认同,缺少理想化对象,

据说大约3岁后的小孩,有强烈的自恋需求,具体表现为:

①他希望在任何事情上都能赢,而且还要他人看见、欣赏、认同他赢了。我们观察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 ,都能找到很多证据。

比如:我家小孩正4岁左右,经常有这样的情景,玩游戏,每结束一次,出现一个分数,无论分数多少,都欢呼雀跃,使劲在床上跳高高。同时要爸爸看他的成果,希望给他一个肯定的回应。甚至有一次,还引导爸爸说:你要说:哇~~

当主要看护者反复认同他的夸大感,久之,孩子的心理就形成了一种自我认同的功能,这种功能使得他无条件认同自己是有价值的,是有能力的。即使在以后的人生中遇到挫折,他也容易看到希望,屹立不倒。

相反,如果孩子正得意洋洋,而我们觉得他太吵了,把床铺弄乱了,因此骂他、损他;或者,主要看护者就认为自己才最好,在孩子面前不甘示弱,批评孩子还不够好,显得比孩子优越,在信心上把孩子压倒了。经常这样,孩子就容易自我否认,在以后的人生中,即使许多方面还不错,也会顽固地自我否认,并为劣等感、低价值感笼罩。

②他希望他的主要看护者也是闪亮的。

在笔者孩子3岁左右,有一次对大家以十分自豪的语气说,我是坐爸爸“大众”过来的。在成人看来,这个自豪的语气与“大众”品牌不相称。于是以略略不认可的语气回应到:“噢~还宝马呢!”。

孩子希望主要看护者是闪亮的,但他并没成人世界那么多的是非评判,因此,他认为看护者很棒就行,如此,他就会获得力量。

我们在许多临床案例中,都看到有些心理困扰的根源,是一个家庭,都在卑弱感上焦虑地挣扎。主要看护者志气衰减,孩子志气衰减的概率也会跟着较高,缺少了理想化对象。

这类家庭须知:人穷志不穷,每个人都有无限潜力,都可以变得更好,只是每个人的资源起点不一样,或付出多少不同,决定了每个人飞行的高度不一样。

资源具体包括:婴幼儿时被恰当看护,先天体质,有储蓄,职业技能精湛,眼界开,见解客观,判断准确,休息与放松的能力好,有人脉,家庭团结,有承受干扰的能力,含容埋怨的能力,舍弃的能力,等等……

3~6岁的孩子,需要有“在许多事情上都能赢”的感觉,需要崇拜他们的主要看护者,这是健康的必须的心理需求,我们成人不能将之与贬义词“浮夸”等同起来。这是我们需要普及的心理常识。

2、小学阶段没有被呵护与引导到位,或者没有客观评价自己。

6岁左右前,活在脱离实际的理想化与夸大感中,是必要的精神需求,缺者必病。但6岁后,仍然过多活着在虚幻中,也不利于自尊的发展。

一方面,需要主要看护者继续呵护与引导,帮助孩子获得学习、社交等方面的能力,解决各种困难,培养抗挫折能力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,以有实实在在的能力。

另一方面,能直面并承受某一方面的或暂时的不足,不被不足淹没。能以发展的多维度的视角,客观评价自己。

3、“评判结果,不问过程”的文化氛围。

在一个人口加速迁徙的社会背景里,交往不深的人之间,不再有多少机会深入了解对方的成长史,进行真诚的深入的交心。人们更加注重美貌、名望、财富、合乎潮流等外在的结果,而忽略了内心价值的建构、认同、整合。

在家庭中,如果为孩子设定的目标对父母的自尊至关重要,那么孩子的努力一旦失利,必定招致非议和责难。虽然有些家庭也不乏过度的表扬和夸赞,这种氛围也不利于现实自尊的发展,尽管是充满正性的评价,儿童仍然会感到时刻被人评头论足,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觉察到这种赞赏中的虚假。同时,还有可能发展出孩子虚假的胜任感,因此经常担心自己不够称职。[2]

特别说明:

每个人生于家庭,问题形成于过去,为了更好的理解自己,不得不探讨过去,但这些不是我们埋怨家长的理由,每一代人都在特定的局限下,努力变得更好。

同时,这些探讨,也为新生代父母如何育儿提供了一点启示。

三、自尊脆弱型强迫症案例

撰写本案例时,处处考都虑了如何用词才能保护隐私,且征得了来访者同意,在发表前,先让来访者本人审阅,来访者也乐意与大家分享。

后面我们能看到,本案主要在第三节中的第23条原因上出了问题。

1)、成长史与困扰的形成

B君的父亲勤劳忠厚,使家境优越,母亲急躁,沉不住气。父母关系好,在物质和生活照顾方面,对B君也好,但情感方面沟通交流少,没创造力,思维不开阔,遇事不知道变通,每天按部就班,不开玩笑,上大学前没离开过当地。

青春期,也就是初中以后,妈妈和舅舅们评价过自己腿短,自己也开始对形象特别在意,希望身材要好,衣服干净有形,回避上台讲话,衬衫T恤从不扎进裤带。

好在先天体质好,脸型不错,记忆力、专注力好,篮球也打得好,使得学生时代顺心,是老师同学眼中的优秀者,还有异性追求。妈妈也无条件相信,这孩子长大,经商必发财,从政必升官,算命也有预测。

毕业后第一年:工作不顺利;领导建议要把衬衫扎进裤带;开会发言口吃;家庭矛盾让人焦头烂额。这一切,打破了从小以来“我很优秀”的幻想,并因此有了第一个严重的强迫行为:

反复通过家人、多位服装店店员、拍照等方式,确认自己臀部不是大的,腿不是很短。

并渐渐演变为:不敢走在别人前面,脑子总在回想别人从背后看自己的样子,衣领是不是歪了,肩膀上是不是掉有头皮屑,裤子是不是总往下掉,抱孩子怕孩子脚把自己衣服搞脏了,桌子要反复擦,类似的困扰点特别多,无法全部罗列,但都有共同的特点:

从别人的角度去判断:别人怎么看?别人是不是觉得特别不像样?

然后,强迫式地清洁,或者想象洗涤过程。

当状态十分糟糕时,害怕泛化,比如怕双层床的螺丝松动,掉下来砸死了孩子等等。

2)、分析

B君家境优越,在理想化和夸大感认同方面,似乎没有出问题。但受到母亲和母亲那边亲戚评头论足的过度影响,忽略了内心自我价值的建构、认同、整合。使得遇事总会顽固地设想:“别人会怎么看?”。

而且设想的角度主要只有“外貌”这一项,性格、气质、智慧、说话方式、做事能力等维度缺失。

在面对生活、人际中的小困难方面,缺少胜任力,但因为母亲的夸赞,有一种虚假的胜任感,

这种虚假的胜任感,在大学毕业后才被现实打破。又由于父母宠爱,抗挫折能力弱,使得自己异常焦虑。

为缓解焦虑,B君采用了两种方式——也就是强迫行为或思维:

1、反复确认:要么直接问老婆或问服装店店员,我的腿短吗?要么自己从别人的角度设想,是不是真的很难看?

2、抵消:反复擦洗,反复回避认为有点灰的地方,或反复想象擦洗的过程。认为这样就能抵消难看。

在症状形成的初始阶段,反复确认和抵消,具有缓解焦虑,维护自尊的作用。

但越消除焦虑,只会越焦虑。使得后来,焦虑很大,大部分的精神注意力都被它占据了、吸附了!每天下班回家,都要与老婆谈谈自己的症状,每次心理咨询开始,都要谈谈自己的困扰情况……每次被强迫占据一会后,又会懊悔与自愧不如他人,而这又减少了自尊感。

 

四、心理调节思路

1)、正常化

1、为何本来正常

正常化,就是不把自己当疾病看待,而是与常人没有两样,只是自己程度重了点[3]。比如,大多人都希望自己漂亮帅气,并为此做了美容、挑选衣服等很多努力,这与初始阶段B君在乎外貌没有两样。

可能有一部分人会来挑战,说怎么可能是正常呢?你不懂强迫症。你看我的生活工作被强迫症害的这么惨,我的神经递质检测,确实也异常。

对此,简单说2点:

①就B君来说,不是强迫症把B君害的很惨,而是脆弱的自尊让B君生活艰难。具体概括如下:

A、内心没有坚定的无论怎样都自我认同的习惯。也缺少内在的自我价值标准。

B、挫折容受力弱。

C、评价标准单一,整个自尊只与外貌形象这一项紧密连接,并随之沉浮。没有多维度的评价标准,

当我们看清了看似很奇怪很顽固的强迫行为与思维,原来是这些很平常的原因综合导致的。就更加容易理解所谓强迫症,为什么如此正常。而ABC这三点原因,也可以一一改善,因此不必忧虑。

②物质随心变,调节心情的神经递质更是如此。

在本文有的“症状”二字前面,加上了“所谓的”,意指本来没有的,是人心分别的标签,名为症状,实非症状。

2、基于正常化,得出面对所谓的症状的重要原则。

允许强迫行为和思维反复出现,不跟它较劲儿;但也不跟随它。

同时,用一年以上的时间,将精神注意力,重点转向其它方面。详见后述“设计为所当为的内容”。

3、正常化的难点。

①、当我们对自己强迫的产生和发展缺乏清晰的客观的稳定认识,很容易坚信自己就是有病。并因此觉得,解决“症状”,是当前生活的重中之重。

对此,我们需要学习、讨论、咨询,逐渐加深对自己的认识。

②、严重的困扰总是一次又一次来袭,长达数年。

比如B君说:脑子已经想了2天,走在路上、工作、陪孩子都在想,有时候,不强迫性的想够,就不继续向前走路,人就一直立在那儿不动,真是太顽固了。

对此,可从如下三个点扫除忧虑。

A、具体理解每一次复发的因缘条件,就不至于迷惘、绝望。

比如,这次复发,是因为又遇到开会发言,会上口吃了,而现在的自尊水平低,也就是肯定的自我认同太低,觉得发言口吃,就等于整个人都毫无价值了,而这是自己没法接受的。

B、基于过来人克服顽固强迫的经验,不为严重吓倒,坚信只要向前走,就会成为过去。

C、每次你都从复发中走出来了。

③、正常化,一方面能维护自尊,你看我没有病,我是正常的。但另一方面,对有些困扰太久,比较严重,学习工作不好,不再想努力的朋友来说,也许会“坚守”自己的不正常,因为这样自己就有了“我之所以不好,是因为有强迫症”的理由。这个理由可以让自己回避“失败感”,进而维护了自尊。但我们看清了这种无意识的“坚守”,利于松动它的束缚。

2)、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,设计“为所当为”的内容。

为所当为,即做自己应当做的事,应当做些什么事情呢?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设计。

设计原则:

因为自尊脆弱是“自尊脆弱型强迫症”性格上的根源,所以定制的内容,要从前述自尊脆弱的常见原因入手,拿出提高自尊的措施。

常见误区:

 “为所当为”并不一定要让自己忙起来,重在注意力安放在何处?如何丰富视角,如何在行动中转变性格。

一直太忙,也许能暂时好转,但只是把问题暂时搁置在那儿,一旦闲下来,问题又死灰复燃。而又不可能一直忙,身体总有需要休息的时候。

下面第2345点结合B君的案例,具体阐述。第一点,非B君的实际情况,因其家庭条件优越,父亲有地位,母亲给予的夸赞也足够多。

1、看人优点,见贤思齐

成人已经错过了应该理想化的3-6岁,通过有相关经验的心理咨询可以补救。对于没有条件与愿望心理咨询的朋友,可以试试:

①看人优点

人都需要精神支柱,奥林匹克“更快更高更强”的精神,让人类眼睛一亮,原来我们人,还有这么大的潜力。别人的优点,是我们前进的光明,可以带给我们力量。

②见贤思齐

但自尊脆弱时,见别人优点,不是思考怎么与对方一样齐,而是马上感到难过:“你看别人都开开心心的,而我就因为这个强迫症!”或者,我过去没有这个强迫症的时候,多么多么好,而现在,这么糟糕。再也回不去了。

对此,我们要自我认同,尽量相信,开拓思维,不断尝试,自己有一天,也能优秀,不一定与别人的长处一模一样,你也可以找到自己不一样的优势。感谢贤者为我们展示了优秀的路径,原来人生还有可以如此优秀的可能。

思考题:

结合上文和自己的实际情况,具体到每一天,实际可行的行动要点是什么?

例:

A、用心观察身边的某一个人,询问、倾听,以期对他有更多的了解?

B、每月深入了解一个新的朋友(含网络、新闻介绍)。

C、选定一个自己想要达到的优点或目标,思考达到目标的具体路径是什么?

说明:

ABC三要点,区别于精神注意力安放在“自己无能为力、低价值的感觉”上。

2、不断的自我认同

无条件相信,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,你认为你是什么,你就是什么,更为重要的是,要看到自己一直都在努力,虽偶有自暴自弃,但自己从未放弃。

有时自我认同很难,因为你已习惯了自我否定。需要重要他人的肯定与帮助。在心理咨询中,咨询师是你忠实的粉丝,看重你的优点,耐心地反复纠正你习以为常的自我否定,一次又一次,利于在你心理内化“自我认同的习惯”。

结合你的实际情况,思考行动要点:

下例仅抛砖引玉:

B君为某单位的主任,建议每次别人称自己“B主任”时,不要轻易滑过,要感受一下被尊称时的身体感受和责任感,持续一分钟以上。

此区别于:

B君虽然希望有尊严地活着,但另一方面,已经没有努力上升的愿望,在一次关于“取名”的心理练习中,先后取了“中年男人、失败者、小小”这三个都是自我贬低式的名字。表明其无意识将自己的身份与卑微等同了起来。

这里表明:为所当为并非要不断忙活什么,而是要将注意力安放在特定的适合提升自己的思维模式与感受上。

3、建构内心的价值,并遵从

B君十多年来,绝大部分真正感兴趣的精神注意力,安放在外貌上,而且总设想“别人会怎么看”。

一方面,活在想象中的“别人对自己外貌的看法”里,另一方面,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立场——我认为什么才是有意义的,最有价值的?

因此,B君需要在眼看耳听的过程中,确立自己的人生意义与价值观。

在咨询中,谨慎少量向他介绍一些东西,并多多讨论他的观察、感受、想法。

谨慎少量介绍,一方面,是遵从精神分析的中立原则。另一方面,作为一种整合多流派的心理咨询取向,认为来访者多年来,精神注意力仅为外貌的是是非非吸住,内心十分荒芜,需要多一些视角,在眼看耳听心悟的过程中,建构自己的价值。

行动要点:

每天阅读几页南怀瑾的《论语别裁》。

提示:改变有次第。

经历3~6岁的理想化与夸大感认同后,或者经历“看人优点,见贤思齐”后,最后需要觉悟:真正的自我认同是无条件的,有条件的自信,都容易坍塌。受字数限制,仅提示到此,以启发少数认真体会的朋友。

4、善巧的面对生活困难

回顾每位强迫症困扰者的成长史与困扰史,其所谓的强迫症症状,最初都产生于生活、学习、工作、人际、家庭等方面遇到艰难的时候。

当所谓的症状产生后,便一头栽进了症状,每天大部分的精神注意力都为挥之不去的症状缠绕。我们的生活工作等也因此更加艰难。

因此,着力解决现实层面的困难,有利于维护自尊,利于在根源上瓦解所谓的症状。

例如:在工作方面,始终建议B君坚持做好本职工作,无论多困难,也不要停职。如果停职,容易带给自己一种“我真的与大家不一样”的感觉,并因此减少自尊。

在家庭关系方面,讨论如何更好的协调关系。

在心理调节方面,谈论如何培养定力、如何育儿、如何面对负面情绪等与强迫症状不相关的话题。

在身体健康方面,如何保持较好的身材,如何增进健康等等。

行动要点:

困难因目标而存在,没有目标,则无困难,因此,不退缩在游戏、娱乐、症状里,每天思索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更好过,并为之真正行动起来。

⑤以平常心、恰当面对所害怕的。

总怕别人看到自己的短处,也可以称之为“脸皮薄”。多多主动“出丑”,有利于脸皮变厚。进而不再担忧别人怎么看,脏也好,不整洁也好。

对此,有几次,提议B君坐在地上与笔者视频咨询,以让他暴露在焦虑中——他最怕衣服裤子弄脏了,那样别人会怎么看?

暴露需要把握两点原则:

A、在“自尊感较强”的情况下去面对所害怕的,有利于增强自我力量,相反,在自尊感较弱的情况下面对,容易抑郁。

B、以平常心去暴露。

经常布置了行动要点:比如,天热时,在办公室要脱外套,让扎进裤带的衬衫露出来。

但不要忘了前述的“正常化”,过度的反复的强调暴露,就容易失去“为所当为”这个重心,精神注意力还是聚焦在外貌这个单一的维度上了。要以平常心去暴露,暴露多少算多少。

结语:

行笔至此,笔者感到,设计为所当为的内容,还可有更丰富的内容,与B50多次,每次50分钟的视频交流,不止这些内容。本文仅介绍了概要。

参考文献:

[1] DeborahL.Cabaniss等,《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》,北京:中国轻工业出版社,2015

[2] 南希-麦克威廉斯,《精神分析诊断:理解人格结构》,北京:中国轻工业出版社,2015

张明 个人简介

37岁,一宁心理咨询(长沙)有限公司法人代表,2008年开始全职从事强迫症、焦虑症、失眠等困扰的心理咨询,森田疗法实践者,2007年至2011年学习佛学,2009年至2011年学习中医,并将正念与内观用之于心理咨询,参加过意象对话初中高级培训,第五届中挪精神分析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学员。


评论区

昵称:   确认码: 加  等于? 

首 页 | 重要公告 | 成功案例 | 强迫 | 焦虑 | 婚姻家庭咨询 | 社交恐惧 | 疑病 | 失眠/养生 | 神经衰弱 | 抑郁 | 企业EAP服务 | 修心养正
版权所有 一宁心理咨询(长沙)有限公司  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中意二路中海环宇城0917室(当面咨询需提前预约) 
网站ICP备案号:湘ICP备14012097号 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301053998360602 术支持:斌网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