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 | 微信公众号:ynxinli
强迫症的心理调节
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强迫 > 强迫症的心理调节
强迫症症状的实质(二):如何看待五羟色胺等身体物质的变化?

信息来源:一宁心理咨询  浏览:3655次  发布时间:2020-1-6

 强迫症症状的实质(一),提到:

“情绪反应与现实刺激不相称。也即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,相当不一致。”

心理学又称此为现实检验力不足。

笔者通俗的称此为“总是让人信以为真的灾难联想”,这是十分缠绵的难以克服的重难点。

亲友总是无法理解你的那些担心,在他们看来,真的是杞人忧天,有时候你自己事后,也能觉得之前的那个想法太可笑。或者,亲友认为,你就是想多了,不想就好了嘛!然而事实是,不想,可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。

 

对此,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?

 

视角一、

《强迫症症状的实质(一)》,《怕犯罪、怕犯错类强迫症案例解析》这两篇文章揭示了:

在早年经历中形成的某个子人格,引发了灾难联想,携带精神能量的子人格,不仅引发了让你苦恼的症状,其实还引发了你不怎么留意的梦、意象、人际关系反应、身体状况等。

这个揭示,来自对“有效的强迫症咨询案例”的观察。

理解这个揭示,并不容易,所以容易引发攻击,攻击理由正是下面的视角二。

 

视角二、

五羟色胺等神经递质、前额叶、神经回路等身体物质方面发生了异常,以致引发了症状,不是吗?许多困扰者通过药物调节了身体物质,症状还真稳住了。而且,还有实验数据作为证据。

 

一方面,简便高效药物疗法,解救了不计其数的困扰者,帮助其渡过了难关。一名心理咨询师,一上午接待4人已经是极限,是罕见,且来访者每次需投入50分钟,是否有效还要取决于心理咨询师的经验、来访者的努力,以及足够的时间。而药物,一名医生一上午能接待几十人,困扰者吃药只需1分钟不到。因此,药物的确简便高效。

而且,有些案例,仅仅靠心理咨询,真的很难稳住他的情绪,而一吃药,相对稳定了。

 

但另一方面,不少困扰者抱怨被倾听的不够,药也很难吃,吃后头晕发胖等。更重要的是,我们看到:

①、一些吃药超过3年以上的困扰者,并未获得稳定好转,而配合心理咨询,却获得了稳定好转,

②、有些困扰者至始至终没吃药,通过心理咨询也获得了稳定好转。

③、在极其极其严重的那几天,药物也难以控制住情绪。

 

一个接一个的案例,让我们观察到来访者每次反复或好转的前因后果,往往与外在环境的刺激和人格特点紧密相关。药物能改善他们的身体物质,但无法改善人格特点。而人格特点所持久引发的种种认知和情绪,是身体物质持续异常的根源。

特别是看到那些吃药5年以上、多次住过院、甚至做过电击疗法的严重困扰者,通过一宁心理咨询,获得了稳定好转,效果远远超过从前的案例。我们因此确信心理引导或咨询工作有价值。同药物一样,也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。

 

上述两个方面,对临床效果的介绍,看起来矛盾,但在实践上,理论上,并不矛盾。

 

1、实践方面:

每一位个体都是独特的,什么方案适合自己,都需要去尝试。方案无非①只吃药物。②只心理咨询。③先药物,再心理咨询。④先心理咨询,再药物。⑤心理咨询同时配合药物。

笔者个人曾经在《实践证明:融合六种强迫症治疗方法,效果更佳》中,讲到:

对从未吃药,正在犹豫心理咨询还是药物的朋友,我们建议,①先进行心理咨询,如果超过10次,还稳不住症状,就配合吃药。这样做有个好处,如果心理咨询起效了,就可以避免有些朋友可能存在的停药反应。②如果你处于考试等紧急关头,可以同步药物和心理咨询,以免错过时机,但要注意平常心,处至急之事愈宜缓。③如果您是备孕者、孕妇、在哺乳期,则只有进行密集的心理咨询——与有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。

 

2、理论方面:

理论并非空中楼阁,有效的理论来自对实践的总结,也经得起后来者验证。

 

不同的人格特点,遇见相同的刺激事件,会产生不同的认知——差不多就是认识或想法等,认知引发了焦虑等情绪,长期浸泡在某种强烈的情绪里,引发了身体物质的改变。改变后的身体物质,反过来又引发了焦虑等情绪,到了这一步,成了非经干预,难以自己停下来的恶性循环圈。

而焦虑等情绪,又引发了四种症状:

①强迫洗涤、强迫思维等强迫症状。

②头晕等躯体症状。

③把自己的想法当成别人的想法,即投射。

④直接付诸行动。

这四种症状,反过来,又引发了焦虑等情绪。到了这一步,也成了非经干预,难以自己停下来的恶性循环圈。

两个循环圈旋转的力量,叠加在一起,足以让困扰者失常。


从上图不难看出,人格特点居于核心的根源地位。是它源源不断的引发了症状。因此,真正的好转,是人格特点的改善,犹如釜底抽薪。但人格特点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改善,不解燃眉之急。

扬汤止沸也必要,先采用森田疗法、修心养正疗法、行为疗法、正念禅修等方式,来破解焦虑等情绪与症状之间的循环圈。同时,笔者发现,将擅长改善人格特点的心理动力学疗法与前述方法融合起来,效果更好。(这是从大体上而言,目前各疗法之间有融合的倾向,森田疗法与传统文化同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格特点,心理动力学疗法也强调支持性技术)

 

如果自我力量和自我功能实在太弱,这些方法做不到,则借助药物,来截断焦虑等情绪和身体物质之间的循环圈。

 

前面介绍了心理咨询师一宁的观察和发现,下面从学术研究的角度佐证她们。

 

在医学界,早已提出整合“生物-社会-心理-环境”的医学模式,只是因为各种原因,未能很好的实施,本文观点,对这个医学模式的具体实施,做了一点点贡献。前不久偶然看到心理卫生协会的杂志,上述许多论文,都在证明,非药物的心理干预如何促进了一些生理疾病的康复。

 

已有对照实验证明,一年为期的心理咨询,能改变身体物质方面的异常。

 

《动力取向精神医学》中提到:

 

把生物医学和心理社会这两种模式分开看待,对于精神健康的科学研究而言,其实是一种阻碍。

忽视”神经生物学基础”的动力取向精神科医师,所犯下的化约论谬误,就如同忽视”心理内涵”的生物学取向精神科医师一样地严重。

相关文章:

强迫症症状的实质(一)

怕犯罪、怕犯错类强迫症案例解析

 

 



评论区

昵称:   确认码: 加  等于? 

首 页 | 重要公告 | 成功案例 | 强迫 | 焦虑 | 婚姻家庭咨询 | 社交恐惧 | 疑病 | 失眠/养生 | 神经衰弱 | 抑郁 | 企业EAP服务 | 修心养正
版权所有 一宁心理咨询(长沙)有限公司  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中意二路中海环宇城0917室(当面咨询需提前预约) 
网站ICP备案号:湘ICP备14012097号 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301053998360602 术支持:斌网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