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 | 微信公众号:ynxinli
本栏推荐文章

对不起,暂无此类信息!

焦虑症咨询方法
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焦虑 > 焦虑症咨询方法
焦虑类困扰的辨证调节法21~25节

信息来源:文/一宁  浏览:2899次  发布时间:2019-7-1


目录:

一、焦虑类困扰的辨证调节

二、不怨过去,相信未来

三、紧密互联的梦、意象、气血、躯体反应、情感

四、自我功能·总述

五、感知的自我功能受损,引发幻觉,并更加焦虑

六、整合的自我功能不足,引发广泛性焦虑

七、现实检验的自我功能缺失,则认“害怕”为真

八、发展观察性自我,不被负面情感淹没

九、提高焦虑容受力等自我力量,焦虑自然退去

十、定力练习,不跟随灾难联想,调节气血

十一、怎样观呼吸

十二、提高凝聚能力,不受内外刺激的干扰

十三、多一点正见,少一些困境

十四、气血虚弱,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焦虑

十五、平等心缺失,使负面情绪与杂念不断

十六、强迫症症状,是一种防御

十七、改变过度压抑,化解躯体症状

十八、长期慢性肩膀疼痛的成因与调理思路(适用于颈椎病)

十九、缺少边界引发放射性疼痛

二十、从哪些角度消除累

二十一、现实上的困难,使人焦虑程度异常太过

二十二、性格上的某些特点,使人焦虑程度异常太过

二十三、更原始的焦虑:存在感与价值感缺失

二十四、失去重要他人的恐惧

二十五、失去爱的焦虑

二十六、指责的人格特征,伤人伤己

二十七、转移注意力的功效

二十八、应对惊恐的诀窍:看着它发生,不加干涉

二十九、难以断药的三种情况

三十、特别说明


二十一、现实上的困难,使人焦虑程度异常太过

现实上的困难,分两类:

一、不可抗力。

汶川地震、婴幼儿时期的家庭环境、遭遇强暴、车祸等,对当事人而言,是不可抗拒的困境。

在不可抗力事件中,绝大多数人都会很焦虑很恐惧,但平素心理素质就不够完善的朋友,更容易受到心理上的冲击。

二、心理因素间接导致的现实困难。

高考、考研、找工作、缺钱、需要照顾孩子时间和精力不够、生病等现实困难,带给人的焦虑不小。

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如果心理够强大,真正的现实困难不存在。如果愿望与目标合理,步步创造条件,一切都是时间的问题。

案例1、低价值感让正常换工作,变成了巨大的困难。

感知的自我功能那一节,L君。停工一天,都十分恐慌,恐慌大到出现罕见的幻嗅。在正常人看来,停工半月都没有关系,但在L君看来,却是很大的困难。因为他无意识中,像乞丐一样无价值的被抛弃的负面情结激活了,开始非常担心别人不会“收留”自己。

案例2、不能驾驭脾气,导致无法做老板。

Q君之前开店,月收入1万起,但因脾气不好,总与客户吵架,气到自己生病,后来只能给人当店员,月收入不过5000元,同时欠债数万。有次咨询探讨了如何调服怒气,随后,她谋生了再次开店的想法。

案例3、不冷静使预判的自我功能不足,导致开店巨亏。

某人开网店赚了100万,信心满满,想要扩大经营,在某路口租了门面,搞了装修,进了货,总投资近100万。最终事实证明,这个实体店生意很不好,无利润可维持。几十万的房租和装修费,都亏了。

一直想要通过巨大的成功“报复”看不起自己的人,当这个愿望实现后,人容易情绪高涨,失去冷静。

案例4、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,许多人不是因为不努力而不如意 ,而是各种心理的内耗,使人无法有效投入学习。

案例5、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为数不少,有的朋友查出疾病后,心理负担很大,导致睡眠不好,无法放松,而肾炎等疾病又需要有良好的睡眠与放松。

前述5类现实困难,都可以通过心理成长得到改善。

现实困难,无论是不可抗力困难,还是心理因素间接导致的困难,引发的焦虑程度异常太过,再加上前面多节介绍的自我力量不足、自我功能受损、定力不足、气血虚弱等因素,就引发了所谓的焦虑症。

 

二十二、性格上的某些特点,使人焦虑程度异常太过

前面谈了现实的困难让焦虑程度异常太过,而本节揭示了性格特点使人焦虑程度异常太过。

同样的一件事,别人安然无恙,而我们反应太过,因为我们的性格特点与别人不一样,更具体地说,是潜意识中的某个情结被激活了。情结来自过去的成长经历,也许是1岁前,也许是3岁前,也许是3~7岁,也许是小学阶段,也许是初高中阶段,形成年龄越小的情结,越需要较多的时间去化解。情结携带着气场与能量,一遇到相似情景,或者在放松的时候,就会冒出来。

被激活的情结所携带的焦虑恐惧等情绪,参合在当下的事件中,让平常的事件显得更困难,事实上事件本身不困难。

或者有时候,事件都没有,凭空就产生焦虑了。

在后面23--26节中,我将就情结与性格特点做一些介绍,但不是全部的介绍。为了减少内容量,让大家听起来轻松,不结合具体案例具体阐释,有些地方可能难懂,大家懂多少算多少。

对情绪、感受、意象有敏锐的觉察与连接,是完善性格的必要条件,由于觉察力与感受力弱,使得即使你懂了,性格也不会变化。但是,这些内容仍然有价值,是你觉察的线索。

 

二十三、更原始的焦虑:存在感与价值感缺失

存在感与价值感,都仰赖他人对你的看见与肯定。

你合并与内化所有他人对你的态度,就有了存在感,如果他人对你无人问津,你就是空虚的,不存在的,除非你已经在早年获得了稳定的存在感与价值感,成年后,才受得住无人问津与否定。

他人对你的肯定,构成了你的价值感,你觉得你是好的,值得的。

健康的心理,不仅要有存在感与价值感,还要有稳定感,无论有怎样的冲击,你都能始终坚守你价值感与存在感。

每个人一生都需要存在感与价值感的滋养,与亲友见面,如果你没打招呼,大多人会有受伤感、气愤感。因为这至少是冒犯了对方了的存在感。或者你自己没被招呼,也会感到受伤。在争吵中,双方说一些贬低对方价值感的话,是很有破坏力的比较毒辣的话。

在婴儿期,存在感与价值感的滋养必不可少。如果缺失,对心理健康有根本的负面影响。对婴儿,尤其是老大,或者独生子,多半都会被充分照顾,家人带着激动的喜悦的珍视的心情,迎接宝宝的到来。只有少数情况,主要看护者结婚太早,在心理上尚未做好结婚的准备,或忙于生计,或有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困扰,才会导致婴儿得不到照顾。

婴儿期的缺失,需要较长的时间补偿,而成年后的缺失,则不需要多少时间。

3岁前,多无记忆,但我们可以根据现在的困扰表现,以及主要看护者的性格等情况,进行推算。还可以在意象与梦里找到印证。

困扰表现如下,不一定所有的表现你都有。

1、隔离情感

对于婴儿,一个刺耳的声音,内心的一个幻想,肚子饿了,没人在身旁,被怒吼等,都是危险。当他遇到危险时,惊恐不安,但不会说,不会倒下,不会发抖,只是以哭的方式展现,这时天生的依恋习惯被激活----他要寻求可亲近的人,但没人关注他,这让他感到绝望,为了让自己不被负面情绪击垮,他选择了隔离情感。

真正的需求与情绪的流动,才是真正的自己,才是真我。隔离情感,往往等于隔离了自己真正的需求,成为了一个过度理智化的人,没有跟随喜怒哀乐的情绪流动。久之,真我是枯槁的,缺乏生命活力的。

2、回避人群与社交恐惧

面对负面的强烈的情绪,除了隔离,有的会选择投射,把内心不好的感受投射到他人身上。你冷漠,于是认为别人是冷漠的,你心中有愤怒,于是认为别人会害你,会攻击你。进而感到恐惧。为了回避恐惧,就选择回避人群。

3、习惯迎合、讨好别人的假我强大

假我,又称为人格面具。活在别人认为的“正确”里,这样就容易赢得别人的看见。“缺爱的人,执着于追求更大的成功”。你成功了,表面上看也很开心,但灵魂深处,可能是匮乏的、空虚的、寂寞的。

有的朋友从小有某个特长,从此人见人夸,一改之前无人问津的寂寞状态,于是自己热衷于发展自己的特长,这种模式持续20多年后,往往都难以觉察自己热衷的,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。只是一股脑儿的觉得它很重要,如果失去了,会感到十分恐惧。在这种情况下,可以说是,误把面具与假我,当成了自己的生命。这个生命岌岌可危,因为它的生死,由别人的看法决定,而别人的看法,注定动荡多变。

对假我的滋养,并不能让自己真正满足,最终你容易觉得,人们看见的,是我外在的那些成功和特长,并不是真正的我。真正的我仍然是无人问津的、匮乏的。

4、内在空虚,一个人独处困难

因为缺少回应与互动,没有可认同的对象,什么才是有意义的,没有确立,生活也就没有目标与奔头。当忙完了必要的日常事务后,一个人独处,就感到空虚。

5、怕死与怕生病

虽然有健康的肉身,但有意无意地觉得自己是脆弱的,担心自己会支离破碎,害怕在被批评时,丧失自尊和自我完整性。有时候突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,丢弃一贯的自命不凡。有时候觉得自己内心过于纤弱而难以承受压力。这种内在的感受容易被转换成对躯体健康的关注,表现为疑病观念,对死亡的极度恐惧。

6、渴望拥抱与抚摸

看护者对婴幼儿皮肤的抚摸与拥抱,带给了婴幼儿在皮肤触觉方面的存在感,有利于提高婴幼儿安全感与免疫力。反之,缺少抚摸,则容易生病。

婴儿期缺失拥抱与抚摸者,长大后,对成人之间的拥抱与抚摸,十分渴望,难以放下。当婚姻关系中仍然缺失这些的时候,渴望抚摸与拥抱,成为有强烈出轨冲动的内在动力之一,但你自己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想出轨,只是很纠结,觉得这样对婚姻不忠。

7、低价值感

即使你在某方面做的已经很不错,但你自己仍然视而不见。你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人,找工作的时候,像乞讨一样求他们给予你工作,进而更加紧张焦虑,而没有想,我是来带给你们效益的。在婚恋关系中,你觉得你不配对方。

低价值感会引发许多所谓的症状:

①在社交中,自卑。

②引发自尊脆弱型强迫症

③一方面想要有作为,另一方面觉得自己不可能有什么价值,这种冲突引发焦虑。

如何获得存在感与价值感

只看书是不够的,必须在关系中疗愈,在人际关系中,重拾存在感与价值感。对已经有存在感与价值感的朋友,可以独处,甚至喜欢独处,对别人是否回应自己,也没强烈的兴趣。

但对缺失者而言,虽已成人。内心占主导地位的人格,却仍然是小孩,内在小孩很容易依赖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与回应。

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,相对更好的关系,是心理咨询关系,因为在现实关系中,很少有人能全神贯注地把注意力持续50分钟投注在你这边,很少有人能每周坚持倾听你的人生故事,并前后联系所有的故事,给你更高视角的反馈。很少有人能不带评判与成见的倾听。很少有人能本着 “每个人都有无限潜力可开发”的真理,反复启发你相信自己。

如果在心理咨询关系之外遇到了这样的人,你真是很幸运。

 

二十四、失去重要他人的恐惧

打电话给家人,没人接,于是十分恐惧,那种家人已经死掉了的感觉,简直就像是真的。要反复打电话,直到家人接了,心中的石头才落地。还有特别担心父母生病离自己而去。

这是典型的失去重要他人的恐惧。

有些惊恐障碍的朋友,非要有一个人陪着才安心,一个人在家也感到不安,一个人坐车就更害怕了。这也是恐惧失去重要他人的表现。

绝大部分人没有这样的困扰,所以难以身临其境的体会其痛苦。

这种困扰的形成原因:

是在婴幼儿时期,主要看护者不固定,使你的“客体恒常性”没有建立起来,“客体恒常性”,——顾名思义,自己之外的那个客体永恒在那里,常常在那里。通俗地说:内心已经形成了关于主要看护者的稳定图像,并相信ta永远与我在一起。当主要看护者没在时,也觉得ta在那儿了。反之,客体恒常性不够者,主要看护者不在时,就觉得ta从此消失了。

形成了“客体恒常性”,这个心理发展任务,正常情况是在3岁左右完成的,那时,主要看护者慈爱、稳定、凝聚的图像,在孩子心中形成了。

如果没有形成的解决办法有二:

1、在心理咨询关系中,咨询时间要固定到每周几几点,不能随意更换咨询时间,尤其是在早期的关系里。

2、如果有宗教信仰,会有帮助。因为佛菩萨或者耶稣,是最完美的最永恒的父母,永远在那儿。

现在,有的人特别喜欢养小狗狗,其内心深处有填补客体的的动机,然而,小狗狗寿命终究不长,因此受到再次创伤的案例,也是有的。   

 

二十五、失去爱的焦虑

同所有潜意识的焦虑一样,失去爱的焦虑,有时候也十分隐匿,比如,只为强迫症症状苦恼,并没有想到,在深层次上,是自己害怕失去爱。

失去爱不同于失去重要他人,害怕失去爱的困扰者,觉得重要他人还在那儿,即使重要他人已经过逝了,也觉得他还在那儿,只是觉得他不再纯粹的绝对的爱我了,或者,你十分不想放下纯粹的绝对的爱。

这里的重要他人,是指在早年经历中,我们的重要看护者,一般是父亲或者母亲,或者爷爷奶奶等。

长大后,我们可能会移情别恋,希望在婚恋关系中,找到理想中的父亲或者母亲。不知不觉,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爸爸或者妈妈了,而自己则在这份关系中,变成依偎的小孩了。而这一切,往往是无意识的,也就是你深刻地被其左右,但你自己并无觉知。

在“失去爱的焦虑”的推动下,有了如下两类现象:

1、英勇担当与过分透支。

①、你扛起了父母的命运,犹如英雄一般。

每当看到家庭的处境,你暗自发誓,一定要好好学习或工作,希望通过你的努力,让家庭发生很大的变化,父母称心如意,对你满是笑脸,由衷地欣赏你。不知不觉地,幼小的心灵,承受着过重的压力,换句话说,你越位了,你承担了本来不该你承担的压力,缺失了当年像其它同龄人一样的喜怒哀乐。

当你满怀希望时,你可能如躁狂一般兴奋地难以入眠。

当你感到可能无法实现时,你焦虑失眠。

当现实的困难,激活了你强烈的低价值感与失控感时,你陷入惊恐或十分痛苦。

②、过分透支,出现躯体症状。

持续多年的过分努力,使你的气血不足,进而出现了躯体症状。不平稳的情绪也会引发躯体症状。身体再也不允许你折腾。

而躯体症状又让你感到无奈与焦虑。

改变要领:

A、首在仔细梳理成长经历,清晰地认识自己,以免执迷不悟。

B、卸掉不属于自己的部分,为自己而活。

2、放不下的依恋与疲惫无力

这一类困扰者,当沉下心来,注意觉察起心动念,几乎都发现,自己曾幻想,要是生个病或出个车祸就好了,这样就可以被人亲友照顾。然后有一天,真的就生病了。

①寻求理想父母类案例:

你觉得你父母不够好,在婚恋中,一定要找一个“理想中的父亲或母亲”作为伴侣,经过挑挑选选,终于遇到宽宏大量的伴侣了。Ta简直太完美了,父亲或母亲的优点,缺点的反面,都具备了。你感到很满足很幸福,但另一方面,你发现你独立活下去的能力显著下降,乃至一个人在家都感到焦虑不安了,一个人外出更是容易惊恐。

②放不下完美父母类案例

有的朋友父母一方过早去世,再也没有接触的机会,无法经历天下孩子与父母常有的冲突 ,于是过逝的父母,十分完美。你舍不得ta。

十分舍不得,乃至踏入新生活,进入婚恋的动力都不足。

终于进入婚姻了。慢慢的,把对象投射成为昔日的父亲或母亲,然后,自己那个内在小孩活现了。接着,由无力感导致的心理困扰,高频率高强度出现了。因为,小孩相对于父母,总是缺少力量的。

改变要领:

A、正视完美父母不能再找到的现实,并经历半年到一年的哀伤期。

不在于天长地久,只要曾经真爱过。那份爱永远在心理。就可以了。这样想,有利于放下,缩短哀伤期。

B、积累信心与力量,自立自强!

再次提醒,改变要领,也许你懂。重点在于,

A、反复对自己的无意识有觉察,每觉察一次,松动一次。直到过去的模式慢慢淡去。

B、立足当下的每一天,围绕“自立自强”,具体行动起来。

 


评论区

昵称:   确认码: 加  等于? 

首 页 | 重要公告 | 成功案例 | 强迫 | 焦虑 | 婚姻家庭咨询 | 社交恐惧 | 疑病 | 失眠/养生 | 神经衰弱 | 抑郁 | 企业EAP服务 | 修心养正
版权所有 一宁心理咨询(长沙)有限公司  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中意二路中海环宇城0917室(当面咨询需提前预约) 
网站ICP备案号:湘ICP备14012097号 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301053998360602 术支持:斌网网络